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。”念着顺口溜,就迎来了日渐炎热的日子。民间有“黄鳝、莲藕、绿豆芽”的小暑“三宝”之说。其中嫩藕,是难得的清凉消暑的食品。民间素有小暑吃藕的习俗。
藕香图 齐白石/绘
南方水乡有小暑吃蜜汁藕的习惯。将鲜藕用小火煨烂,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当凉菜吃。俗语说:“花下韭,莲下藕。”《本草纲目·果部·莲藕》有记载:“六、七月采嫩者,生食脆美。”六、七月份,正是鲜藕上市时节,而食藕则以七月前期为佳。莫说蜜汁嫩藕清脆甘美、爽润可口,就是不加任何作料,直接入口,也堪称佳品。而在北方,旧时一般人家是吃不上藕的,北方小暑食俗有“头伏饺子,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之说。我的家乡山东大部分地区有小暑吃饺子的习俗。
其实,家乡人也是很讲究吃藕的。过春节吃藕盒是山东大部分地区的习俗。炸藕盒既简单又好吃,将藕去皮切片,每两片不完全切开而成一藕夹,然后将葱姜肉馅放于藕夹中,两片藕加馅合在一起,而后挂一些面粉糊汁,经油锅炸熟即成。香酥的外皮裹着脆中带糯的莲藕,莲藕里夹着香喷喷的肉馅,一口咬下去,那真是美美的享受。炸藕盒香酥嫩爽,适于家庭烹饪,也是饭店常有的一道佳肴。藕的吃法还有很多,既可单独做菜,也可用作配料。鲜藕炖排骨、凉拌藕片、虾仁藕丝、鱼香藕丝都是常见的吃法,也可以做成藕肉丸子、藕粥、藕粉糕等花样。著名的藕类菜肴除山东的炸藕盒之外,还有北京的“挂霜藕片”“藕断丝连”,四川的“酸辣脆藕”“鱼香藕丝”,广东的“蛋煎藕丝”,湖北的“椒盐酥藕夹”“香酥藕盒”,杭州的“桂花藕羹”,南京的“糯米糖藕”等。
莲藕在我国也是比较早的一种水作物食材,在南北朝时期藕的种植就已相当普遍,迄今已有三千余年的栽培历史。《本草纲目》称藕为“灵根”。所以古往今来,不仅普遍将藕当作一种美食,古人歌咏莲藕的诗文也数不胜数。说到这里,就想起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”的名句,人们历来都是引用作为形容莲和花的高洁美妍,我倒想以此比喻藕更恰当。想起季羡林《荷塘清韵》里说的几句话:“不到十几天的工夫,荷叶已经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。从我撒种的地方出发,向东西南北四面扩展。我无法知道,荷花是怎样在深水中淤泥里走动……”我想,走动的应该不是荷花,而是藕。正如一首《咏藕》诗说的那样:“藕,藕,藕,一生淤泥走。清涟濯冰心,翠荷昂玉首。”藕在污泥般黑暗处跋涉,一节节的藕身像履带,一生走得是那样艰难和坚实,它伸出长长的茎、越过水面,伴着翡翠的荷叶伞,托出美艳的芙蓉花心,走过黑暗里的风雨,追寻晴天白日里的光。所以莲藕虽在污泥中行走,它却集阳光于一身,那“藕断丝连”不正是一丝丝阳光的见证吗?
每每看到家乡人在藕塘里踩藕小心翼翼的样子,我总想,他们是怕踩痛了藕呀。藕在污泥里艰难跋涉,装一身的阳光,该离开污泥中的黑夜与水之外的白日阳光见面了。人们捧出白白胖胖的藕时,那一张张脸就绽放成荷花了。
我作为泥土地里走出来的孩子,自然最喜欢藕。小暑了,将藕切成片,一片片蘸着白糖吃,不仅清脆可口,驱走了暑意,更被莲藕的精神所沐浴,浑身上下就阳光灿烂、轻松起来。不由得就脱口吟咏起宋朝诗人陶弼的《咏藕》诗句:“与君消酷暑,瓜李莫相猜。”
( 原发《光明日报》文化周末)